甘蔗制糖工程為完成達標排放引進的污泥帶式壓濾機也在裝機調試當中
眼下正是榨蔗旺季,寧糖廠房里機器轟鳴,一片忙碌,但越是繁忙就越不能忽視環保。為完成達標排放,寧糖在2006年投入重金的基礎上2007年又相繼投入500多萬元進行技改,增加廢水末端處理設施,增建一個2000立方米的沉淀池和一臺曝氣風機及管道,出水口在線監測設備日前已全部安裝完成并投入使用,最新引進的污泥帶式壓濾機也在裝機調試當中。
海棠也“不甘示弱”,投資1115萬元對公司生產一線開展清潔生產和對原來的廢水末端處理系統進行全面改造。目前,新建的兩座冷卻塔和廢水末端處理池已經使用,出水口已安裝在線監測設備,4臺無濾布真空吸濾機和14臺印度式節水冷凝器已全部完成安裝并投入使用。
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則是兩家糖廠節能減排的又一力舉。以水循環利用為例,技改前,榨1噸甘蔗需水15噸,而且產生的廢水不經過循環就直接排放,COD高達700mg/L;技改后,榨蔗過程中產生的甘蔗水、鍋爐沖灰水、工藝冷凝水等經過循環冷卻后,工藝冷卻水基本上達到100%利用,不用補充新鮮水;而機械設備的冷卻水,通過封閉式循環也達到了零排放。現在榨1噸蔗僅需新鮮水0.5噸,比原來減少14.5噸,按照糖廠每個榨季榨甘蔗260萬噸算,可節約水3770萬噸,這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當然,蔗渣也是“一寶”。在寧糖,每年供應造紙廠的蔗渣就有1800多萬元。此外,糖廠的鍋爐由原來的燒煤改成燒蔗渣,使二氧化硫零排放的同時,通過燒渣產生蒸汽發電、煮糖,發電量完全可供廠房的機械用電,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渣灰還可供化肥企業和蔗農做肥料之用。此外,通過過濾沉淀的濾泥也是上好的肥料,用濾泥混合其他肥料回施蔗地,甘蔗可增產20%。下一步,糖廠將考慮把濾泥充分利用起來,建設一家復合肥料廠,返銷給蔗農,提高甘蔗產量,從而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
甘蔗制糖工程帶式壓濾機圖片